另一角度看孫中山

    中國歷史每次改朝換代開國皇帝的型態,大約可以分為三種。唯獨孫中山不屬其中的任一種,是個異數。

    第一種改朝換代的型態是權臣造反。最早的所謂的禪讓政治,很可能就是歷史第一個權臣造反的例子,所謂禪讓,很可能是不得不讓:

    舜大王窩在大王府做大王以後,要幹嘛指揮別人去幹,有熊族族長鯀治水治不好,是鯀的錯,絕不是大王爺用人用錯,殺之以謝國人,再找有熊族領導,鯀的兒子禹去治水。至於為什麼一直找有熊族去忙東忙西,搞不好也是別有用心。無論如何,大禹忙得大家都知道他很能幹,忙出名堂以後名氣就愈來愈大,勢力當然相形膨脹。跟從禹的人,因為做事經驗的累集,智慧逐漸增長,能人漸漸冒出頭來,形成一股勢力體。至於舜大王只知道沉醉當大王的美夢,原先跟從他的老跟班,一個個腦滿腸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變得什麼樣,每天享受自以為是天經地義的既得利益,滿腦子想的都是「食與性」。

    禹集團的年輕一代當然不服氣,舜大王小集團壓根沒啥功勳,當初舜搞不好是個地痞土霸,用欺瞞方式博得聲譽也說不定。整本荒謬絕倫的廿四孝裡舜的故事一樣荒誕不經,哪有後娘、老弟夥同親老爸一起都想把舜燒死、活埋的道理?活埋居然還能另挖地道逃出,難道帶著氧氣筒不成?更荒謬的是,如此荒謬廿四孝的東西居然荒謬地在中國當教本當了一千多年。更令人氣結的是,這千餘年來的中國人居然都深信不疑,甚至於到現在,還不時見到有些地方把這些垃圾還很當回事地供起來看。

  大禹勢力大了之後,也學舜一樣,等天下「禪讓」到手之後,就「安排」舜去「南巡」。----至權力中心航空距離約一千五百公里、當初是個鱷魚猛獸成群出沒、了無人煙的沼澤地區,今湖南境內的蒼梧。堯「禪讓」舜之後,一樣信不信由你拖著一百多歲的老身軀,「南巡」至權力中心航空距離一千多公里的不毛之地,也一樣地死在荒郊野外。堯舜時期,已開發的地區僅僅黃河流域,其他地區如長江流域尚屬雲夢大澤後期的沼澤森林地帶,是個蠻荒之區。兩湖流域至春秋戰國時期,才漸漸千辛萬苦開發出來:「楚人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

    堯舜所謂禪讓之後,都一把年紀了,還吃飽撐了跑到鳥不拉屎狗不生蛋的鬼地方,當然體力不支像老狗一樣死掉。這寧非怪事!更可怪的是幾千年來,都沒有什麼人認為這檔子事有啥古怪,都一口咬定是禪讓,一點都不懷疑是「纏」著要讓。

  之後權臣作威作福嘆為觀止的是秦朝末年,指鹿為馬的趙高。大庭廣眾找隻鹿硬說是馬,居然滿朝文武說"不"字的全被幹掉。歷史上諸如此類權臣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匪夷所思的荒唐事多得不計其數,就足以證明以前的人類多沒進化!

  至於王莽篡漢是個火侯不足硬開鍋的錯,死的不太好看。到了曹操,有了前車之鑑,慢慢安排的妥當之後,留給他兒子去篡。然而沒幾代之後,旋遭司馬氏依樣畫葫蘆慢慢安排妥妥當當之後,到第三代才篡。愈發篡的有心得,愈發熬得火侯足夠才開鍋,所以一點問題都沒有,歷史上沒有一個人說篡的不該。

  至於黃袍加身的宋高祖趙匡胤,是難得的山上唯一的一虎。歷史混亂無論是文鬥武鬥,就是一山多虎。動物還好,他們有個本能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聞聞氣味就知難而退,所以很少動物圈兩王真正鬥起來看的。到了人類,這種本能逐漸喪失,有的輸了很難看之後,還擺個人五人六的樣子。

    春秋戰國,五代十國南北朝時代,篡位篡得眼花撩亂,篡得五花八門,篡得不可勝數。大都水準粗俗低劣,不提也罷。

    第二種改朝換代是外族勢力取代:

    明末,國勢腐敗達於極點,滿族人口僅及漢民族的五十分之一,清兵數量僅僅廿~卅分之一於大明軍隊。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清兵原以為大明江山銅牆鐵壁,萬萬沒料到,明朝政治軍事之爛,爛得不堪想像!歷史怪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意思好像是說自家關起門來發爛,爛死都是好的。

    宋末,對遼、金、元無不割地賠款,送金銀布匹美女,以茍延大宋朝皇上老爺皇位,得以錦衣玉食後宮佳麗,到最後拖死狗拖得慘不忍睹,滿臉無光關門大吉。

  如此這般的漢文化,將外族同化以後,就開始整體發爛。清朝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混得像個樣,到乾隆出了個和珅之後,又開始發爛,這漢文化能將政治攪爛,比什麼濃酸濃鹼都兇悍。

  究其因,漢民族儒家吃人的禮教把皇帝的權力膨脹到極端。如宦官的設置,全人類歷史僅見!--權力導致腐敗,極端權力的導致極端的腐敗--是最根本的原因。

  明朝朱元璋殊殺宰相胡維庸之後,廢宰相實行皇帝親主朝政,中央集權之極致,以致到明末有極端腐敗的政治!

    第三種,也是最慘烈的一種,就是群雄逐鹿中原。無論是地方勢力擁兵自重,亦或市井無賴和尚小子,只要天下大亂誰都有希望當皇帝,這就糟糕糟大了。漢朝末年,董卓、李催、郭氾幾掛爛土匪跳樑小丑,爭奪天子以令諸侯,將首都長安當戰場,燒殺虜淫無惡不作。長安百姓逃的逃,被殺的被殺,當初繁華十里,城開不夜的全國首府的長安、人口約五十萬的大都市,最後幾乎成了一座廢城!到處屍橫遍野,頃牆枯屋斷瓦殘礫。中國歷史上,各大都會遭如此這般浩劫,或者是黃河氾濫以致於不得不逃的情況多得不勝枚舉;如安祿山之亂唐,更有過之之極。百姓遭政治變動、逃荒、自願非自願大規模鬼哭神號地遷移,逃離家園,一而再再而三的翻演,多得數都數不清,逃難的遺傳基因肯定存在於中國人細胞之中。

  每一次天下大亂之後,那一個好不容易千辛萬苦九死一生新上台的新主子,第一個怕的,就是怕像他一樣的造反家,每過新一朝新一代,都會再加上一些新想到的防止造反的法令招式。其中最肉麻的就是要對新上台的大皇爺徹底愚忠,萬歲萬歲萬萬歲,對開國的太祖皇帝,那當然錦上添花叩頭叩頭再叩頭,任何一個敢唱一點反調的都是大逆不道,馬上拖出去問斬!告密的獲得重賞。中國如此這般幾千年搞下來,骨頭硬的都死光,極右派兼打小報告的活得愈好,子孫愈多。另外大量的是言不由衷打哈哈先生,肚子明白就好,認真幹嘛?不想活啦?和和稀泥算啦!

    那時一旦發現家族中有一名存有一點點異議份子,要趕緊自家撲殺了事,要不然,是要連累殊殺九族的!

  所以歌功頌德極右派存活遺留下來的最多,誰當大王誰萬歲。如此最好活命,命最好,最合大王爺胃口。因此皇帝英明威武該活一萬歲就成了國法,由馬屁精領銜高呼,一呼百諾,連窮鄉僻壤山窪窪裡的小蝸子二愣子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人天生怕蛇、怕黑暗、怕站在高處,這是沒人教,自然就是會怕,是因為幾萬年痛苦教訓形成牢牢的遺傳基因所致。站在高處尤其以十公尺高的地方最怕,這是所有傘兵都知道。乃這個高度摔下來最半死不活。再高的都摔死啦,沒法留給後代基因。  如果您認為孫中山偉大,以上的遺傳基因絕對是個因素。

  另外有先入為主思想慣性因素,若從小娃開始一直被教育對國父遺像要鞠躬,國父是偉人等等觀念,則大腦先天右派或偏右的,會一股勁兒地相信。

  其實要澄清某人或某主義是否真的偉大,以宏觀定律第二條:換先進國的人民來看,如果把這般萬歲的想法告訴美國人或法國人˙˙˙,他們會不會啞然失笑?

  如果你現在一不小心到了北韓,當地的愚忠老百姓、學生、都一口咬定他們的金XX是偉人中的偉人,你是否覺得又可憐又好笑?可是你要笑只能在肚子裡笑,若真笑出聲來,說不定那小子跟你拚命。你若大聲質疑我們的XXX怎能跟金XX相比?擁護金XX的還認為你的XXX不夠跟他金XX的比。先入為主的圖騰崇拜意底牢結(Ideaology)過強,會引起莫名血光之災的。

    清朝末年不滿朝政的地方勢力與熱血青年,多得遍地都是,尤其是留學生;將推翻滿清創建民主國家的訊息傳播的如野火燎原。武昌起義原是個突發事件,清廷不知今夕是何夕,欲將地方鐵路交通財政權收回中央,如此嚴重影響地方財政收入,於是熊秉坤發出第一槍之後,一點星星之火立即燎原,各省紛紛獨立,與歷朝歷代末年各個勢力團體風起雲湧情況雷同。然而並沒有各勢力相互殘殺,很快地公推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創建中華民國。並沒有像歷史中,各路英雄逐鹿中原,互相殺得雞飛狗跳,血流成河;但也可以說暫時沒有發生而已,真正統一,也是有目共睹一樣的雞飛狗跳血流滿地。

  至於那時候孫中山的名氣為什麼那麼大,有一個重大原因是:倫敦蒙難及康德黎之功。

    倫敦蒙難事件,國民黨的故事太像故事,據某些懷疑派的人士表示嚴重存疑,真正實際情況留給以後史學家去探討,先不去追究。然而蒙難事件本身,卻是孫中山否極泰來,天大轉機。

    康德黎營救的方式是向媒體發新聞稿,在當時,歐美各先進國的一些有識之士,普遍對那時腐敗不堪中國穎切的希望是:出現一名革命家,那時孫中山只發起第一次小小的廣州革命,但其規模之微小,以及以後幾次武裝革命,與歷史上改朝換代勢力體相拼的大戰役相比,直如蒼蠅與大象地微不足道。那時歐美一般群眾期望中國革命的心態,以及同情弱者的心態,孫中山於是立刻大紅特紫起來,媒體競相報導,一發不可收拾,孫中山之大名,於焉遠播歐美及全世界。

    那時的中國之微弱,比起先進國,弱得不堪想像,舉一個笑死人哭死人氣死人的例子:兩湖總督胡林翼在鄱陽湖操練海軍,自以為深得古法,會讓洋鬼子大開眼界,心驚肉跳。於是安排演習,請英國海軍參觀。未料,英國海軍駕軍艦進湖,所引起的大浪將胡林翼的水軍木船攪得七葷八素,翻的翻,沉的沉,水軍泡湯的泡湯,淹死的淹死,一片大亂。胡林翼在指揮台上見到如此狀況,當場吐血昏倒,不久便死。

  當時胡林翼與左宗棠曾國蕃齊名,是個響叮噹人物,絕非泛泛之輩,以他當時苦練的水軍若是跟以前魏忠賢時代的水軍打的話,保險大贏特贏。問題是人家工業革命一下子飛到前面的前面,中國人仍然閉著眼作蝸牛爬,甚至進一步退兩步的搞,當然以為撞到飛碟一樣,嚇得六神無主。那時的中國人見到外國人就像地球人見到外星人、老鼠見到貓一樣,只知道四肢發軟口乾舌燥乾笑發愣。後來老鼠們知道有一個叫孫中山的,連貓都很佩服,哇僿那還得了!那還了得!

    這之所以清朝轉為中華民國,剛開始沒有像歷史改朝換代打的天昏地暗,一下子公推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的主要原因。

    然而孫中山在民國元年元旦任臨時大總統,當了兩個月半月就當不下去了,讓位給袁士凱去當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發行一億元的交通公債只賣了個0.5%,竟然以漢冶萍公司抵押擔保向日本借款,內幕揭發後引起軒然大波,袁派文化打手更是大肆抨擊,孫中山如過街老鼠被追著喊打。另一個是政治鐵律:槍桿子出政權,天下是打出來的。況且孫中山一點行政經驗都沒有,當個把月的臨時大總統,也已經是夠他難過的了。

  當時中華民國的走向以陳炯明的聯省自治的方案甚得知識份子的贊同,其道理略為:小國可以中央集權,如英國。大國如美國、德國宜實行邦聯制。是以當初有許多中國省份仿造美國在國家憲法之前先制定州憲法的有南方數十個省,其省憲法的重點是軍人必須退出政治成立文人民主政府,這當然引起當時軍頭的反彈。而孫中山被袁士凱趕下台之後,嘗過權利慾望一如吸食嗎啡上癮之後無法自拔,到處函情列強協助奪權,並允以龐大民族利益。於是蘇聯派鮑可廷與孫中山談條件,將列寧式的一黨專黨以黨領軍、以黨領政推銷給孫中山,不學無術的孫中山竟然變本、加厲重組「中華革命黨」時,要黨員按指模宣誓,誓文孫中山自己訂的:「˙˙˙願犧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權利,服從孫先生˙˙˙」這樣的惡搞,連最忠貞的朋友都離他而去。但史大林為他的赤化目的,仍然援助孫成立黃埔軍校,並大量資助資金、彈藥、武器教官等等。。當時陳炯明與一些有識之士認為中國引進蘇聯列寧式的政黨是一個最大悲哀,陳氏並認為蘇聯這種一黨專政以黨領軍的政體絕對行不通,並預言其崩潰。看看可憐的中國,到現在兩岸的政體,還在承蒙倒霉列寧史大林的「餘蔭」!然而一般歷史都《成王敗寇》,看只看到「逆賊陳炯明」,從不說明為什麼陳炯明造反!

  孫中山與封建時代當大王的一個樣心態,封建時代或半封建時代,能不能當官最重要的是要看看有沒有關係,關係不夠大的則面子裏子都得打點,前門後門都得搞通,本事大的人通常身段是放不下來的,所以像黃興、陳炯明這樣的人才當然走人。鑽進去的能幹的一定不多,所以孫中山列寧那一套以黨治國、要黨員對黨主席按指模效忠的想法,犯了根本的大錯,那時的國民黨打天下的能人都走人,剩下的有大都是沒有骨氣的封建餘孽!

  當時的革命軍的軍權是在軍事奇才黃興手中,黃興那時看不起孫中山啥個按指模效忠之後不與他合作,是孫的政治大失敗,在軍閥林立的時代,不注重槍桿子一切免談。

  孫中山另一個不偉大的地方,是他充滿了封建時代一個樣的偉人心態,與開國皇帝一個樣。他閒著沒事幹的時候,所著的五權憲法、實業計劃、建國方略、建國大綱、向小小女子師範學校所講的三民主義,擺明了就像開國皇帝心態一般:此國是我開,訂定典章由我來。小百姓更當然依照幾千年來的遺傳基因,山呼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照單全收,當聖旨般地供奉起來。

    現在假裝是一個外國人,一一檢討這些「聖旨」:

    以實業計劃而言,地圖上到處畫滿了公路、鐵路、航空線及大海港。實際上作工程規劃時,一個交通線的規劃,最主要預估兩地的交通量,然後端賴有多少中央補助款、地方財力,貸款能力等等決定規模及分期發展步驟,誰都想交通線愈密愈好,但沒錢啥也甭談,劃得再多也是窮過天皇老子的乾癮。

    再說,一個交通線的定案,最重要的是衡量兩地的交通量,做近中遠期的預測,可能路線的比較,分別評估優劣點,做選線定案。之後,得公告周知並發禁建令,以免到時候還多花錢買地上物再多花錢拆除,所以先前作業必須保密,以免土地投機客攪局。孫中山在地圖上一個勁兒地窮畫窮開心,表示一點點行政經驗都沒有,一下子要他當王,怎麼當嘛?!

    至於建港那更大事一樁了,以台灣台中港建港為例,僅僅測量漂沙資料及考慮抽沙作業就不知來回少遍,到現在仍是頭大如斗的港,當初的決策是對是錯,尚是見人見智的未定之天。孫中山一股勁兒地在地圖上窮畫,把工程規劃顧問工程師最難的事,先政治解決。這種錯誤,蓋屬封建餘毒,歷史上一而再再而三地翻演到現在,大工程仍由政治左右!端視專門人才如無物,全無一點分層負責的理念!孫中山的實業計劃,一個天大土甬。

    再來看看五權憲法:

    當先進國想盡辦法要確實做到司法獨立這一點,就不知道歷經多少教訓、多少萬難、多少心血。幾乎可以說,是不是先進的民主國家,單憑司法是不是獨立就可認定。也就是不管你官再大,就算是總統,如侵犯隱私權的水門案,一樣下台。這一個司法獨立的觀點,是除了民主之外,需一步步注重法治的觀點,在現在所有的中國人心態上,能切實體會的,仍然不多。

    孫中山一傢伙馬上就來個五權分立,好像人家的兩權分立三權分立都不夠看,迎頭趕上來個五權分立才算犀利!看看一直到現在,中國人的司法獨立獨立到哪兒了?!

  再來看看有哪個敢講給外國人聽的三民主義?

    全世界的字典或百科全書,你要找什麼主義都找得到,共產主義、資本主義不必說,甚至連什麼犬儒主義、機會主義、沙文主義˙˙˙甚至於只是一個生活哲學藝術上的「派」,如存在派、結構派˙˙˙這些翻譯成主義似乎有點那個。一般大的字典或百科全書都找的到,唯獨三民主義,再大的字典,再大的百科全書,除了中文之外,說沒有就是沒有!(若有,有幾個字?)

    以後絕對列入笑料,中華民國有一種博士叫三民主義博士???!!!看有哪一個國家承認?請問諸君有沒有聽過資本主義博士?社會主義博士?「三民主義博士」這名稱之存在,足以證明封建時代的肉麻馬屁流毒文化在台灣發揚得一極光大。台灣約從1950年起一直約到2002年從小學到大學必須歷經十四年從未或缺的三民主義或國父思想課程!而直到現在,中華民國憲法、及各藍軍政黨第一條仍然遵奉三民主義!!??

  約1990年左右,台灣學術界終於忍無可忍,大肆批評三民主義;他們的說法之一是,當初是蔣介石要找一個圖騰,於是將三民主義高高掛將起來。在蔣介石這動作之前,三民主義根本沒人理會,認為是個河漢天言。那時中國只流行共產主義,孫中山有次想推銷他的三民主義,說出:「三民主義就是共產主義」的話來,就是想搭順風車。這句話後來在台灣三民主義對抗共產主義的滿天滿地的政戰宣傳時代裡,被人拿出來質疑,所謂的三民主義垃圾權威人士,愈解釋愈莫名其妙,愈自暴其短。

  約於1991年,台灣學三民主義博士班的研究生走上街頭,一致要求全面停止這種課程,並且要求更名,因為他們畢業想留學時,根本沒有半個國外的大學知道啥個鬼三民主義,可憐的他們發現他們也無法說明他們的娘家到底是啥個玩藝兒?結果當時國民黨「有關當局」只能發動一些教三民主義的教員一起出來遊街,反對的理由是:影響到他們的飯碗啦!真笑得死人。

  三民主義與廿四孝一般,怎麼都提不起勁來批評,只提出幾個大概:

  民生主義說是要節制私人資本,發展國家資本,因此台灣當初有無數國營企業,還有世界公認奇怪透頂的國民黨的黨營事業。這些公營事業效率之不彰人事之浮濫是眾所公認的事實,又享有特權與民間企業爭利,又是裁判又是球員,幾乎百分之九十的公營事業聲望之差差到令人髮指。但一直到1980年代末期才開始逐步民營化。一直到現在仍然有一些人事過於浮濫的公營單位無法民營化。試觀美國效率最高的國家,連監獄都能民營化,遑論其餘,這一點非常重要,是本書最後一章節要申論的要點。

   民族主義裡說世界主義與民族主義是竹棍與彩票;其實當初在所謂的世界主義是歐美一部份具理想的人士認為:世界上之所以有戰爭,語言分歧是個重大原因。語言不通,當然思想溝通困難,糾紛自然會產生。而所有的語言都不好學,歷史愈久的語言愈難,愈多亂七八糟的變化,又有的發些怪音,大多數看字的樣子不一定唸得對,唯西班牙語有一固定的發音標準,看了就會唸,另外許多西方語言動詞名詞在文法上的變化有毫無道理的多,大可以簡化並全部規則化。因此歐洲有世界語的發明,乃根據西班牙的語言結構更簡化發展而成,一切以好記好唸好學為原則,發音對大多數人而言,皆無困難。據語言學家表示,世界語比英語好學起碼十倍以上。故一些歐洲理想主義人士大力提倡,並遠赴中國宣揚,因為那時中國英文教員奇破奇缺,的確造成中國人有吸收新知的困難。因此簡單易學的世界語在當初確實造成不小的轟動,在當時所謂上流社會的紳士淑女,都能說一些世界語為時髦。不料唱反調唱習慣的孫中山,一口咬定那是世界主義份子想來絕滅我們中華民族!這真不知道算哪門子的哪門子?

    如此這般丈二金剛摸不到腦袋的言論、唱反調唱的好高興的意見滿地都是:

  中華民國剛成立時,有人問:為何不建軍呢?孫中山答:「我以仁義治國,不建軍。」這是學甘地的樣,滿腦子烏托邦。

    民生主義要解決最難的土地問題,所說的照價抽稅,照價收買,漲價歸公。這擺明了的毫無一點行政經驗,若這樣搞,誰要買賣?漲了歸公,虧了自家認賠?所有先進國當初的土地改革,都是歷史性大事,多少前例可援,孫中山一個也不屑一顧,只知道自家發明。他只看到土地飛漲時,投機客猛賺得眼裡噴火,所以乾脆一傢伙來個漲價歸公,想的比夢的還美。

    民族主義另一說是聯合世界各弱小國家低抗帝國主義。當第二次石油危機(1973)中東石油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擺出一付要組成國際第三勢力的樣子,那時「有識之士」謂;這就是國父說過的民族主義。後來兩伊戰爭打八年,什麼又是什麼了?

  當初所謂的帝國主義,世界主義,都是被欺負的弱國對強國的統稱,等自己不窮不弱了,什麼帝國主義,世界主義都不見了。其實,沒有一個先進國說他們是什麼主義。試問美國英國的學生,從小到大,有沒有教他們什麼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或世界主義的思想課程?或者說他們的國家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遑論狂呼資本主義萬歲?

    若說美國是標準資本主義國家,然而美國有些州的某些福利比澳洲還要好。把一種非常複雜的政治以簡單的歸納法,是幼稚膚淺的政治教育!幼稚膚淺的愚民政策!幼稚膚淺的極端份子!幼稚膚淺的思想閉塞症患者!

    在民初那時思想之幼稚膚淺不堪想像,那時什麼都冠一個主義,以表示學問龐大,三民主義說起來,只是孫中山一個人想出來,想解決(??)當時那個時代的政治外交的措施而已,哪算個主義?再說,一個政治理念的主義,應當是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從立論到邏輯推演到結論。三民主義沒有立論沒有邏輯推演,只有一些零零散散莫名其妙的結論,這之所以外文的字典和百科全書不列入這個勞什子的原因。如今世界局勢翻了不知幾翻,當時那個莫名其所以的東西到現在依然健在,足以證明中國人因循鄉願的基因,深入腦髓根處,濃得怎麼化都化不開!

    中國歷史上通通一個樣,領銜造反成功的當大王。按照目前性向分析,造反細胞多的,是批評家、革命家。孫中山從小就是個造反細胞極多的異議份子,他小時候為了證明拜偶像沒用,將地方上一座香火鼎盛廟裡的偶像的一跟指頭撇斷,是以不能見容於地方,才被家裡安排連夜投奔他檀香山他大哥處。他這種造反細胞之強,即使是現在,隨便到中國哪一個地方,還一樣會引起眾怒,何況以前那個時代。孫中山小時候故事版本很多,有的說是把整個泥塑的偶像用鋤頭打爛!至於這一點倒是非常敬佩,那些泥塑的偶像本來就是些泥塑的嘛,啥個好拜的!

    譬如說,現在掛孫中山照片的地方,旁邊有一座廟,有天來了個與當年孫中山造反細胞一樣多的小子,不由分說,將廟裡的偶像,砸了個落花流水,看那掛孫大總理相片的人如何處置?

    然而造反細胞與領導統御的能力是兩碼子事,民主時代的行政長才不同於專制時代最大的地方是善於協調、具前瞻性的人。而造反細胞與領導統御細胞是不同的細胞。只會造反的人成功之後,最怕的是像他一樣的造反家,最欣賞愚忠的奴才,不敢用人才。對這說明為什麼中國那麼多次改朝換代,似乎愈來愈退化的原因。唸中國歷史唸到宋朝明朝清朝末年,愈唸愈痛苦不是?

  事是人做出來的,若把「人」這件事弄妥當,那就是人間天堂,若把「人」的事搞砸鍋,小人管君子,外行領導內行,小孩指揮大人,那就是紅衛兵文化大革命的人間地獄!!

    愈有做事經驗的人,遇到不曾做過的事,會先學前輩的樣兒,或先進國的樣,先照抄再說。乃人類進化的道路是又窄又嚴峻的,"absolutely truth is very strict andnarrow" 別人跌跌撞撞已經闖出來的一條路,照著走就對了。譬如日本最早的製造業與一切典章制度均抄襲先進國,等抄熟了,自然會想到改進之道,再發明不遲。愈外行愈沒辦事經驗的,愈怕別人知道他外行,愈怕別人說他抄,愈敢亂髮明。

  萬事起頭難,茲舉例美國國父華盛頓當時開國的作為:美國憲法當時的訂定時,華盛頓找了當時一時俊彥後,只說了在憲法訂出來之前,誰都不許對外公開任何一個字,之後,無論如何爭吵,他都一言不發,不參予不表示任何意見。所有的儀式,如總統就職典禮等等,是他與傑弗遜研擬出來的,他深知他當時的作為是爾後的典範,是以戒慎恐懼,一切大公無私,儀式均簡單隆重為重點。去職時更是瀟灑,騎上一批白馬頭都不回就走了,之後不參與任何公職,不發表任何政治言論。美國開國是1776年,中華民國開國是1911年。但是一直到現在,當時想依據美國建國式樣的陳炯明依然被污成匪寇,還依然到處掛孫大總理遺照,有事沒事對著他三鞠躬?美國有沒有到處掛華盛頓照片的?中國沒有出一個華盛頓,以致於沒人吃過豬肉,雖然豬走路看過那麼多遍,仍然視若無睹,到現在連個起碼走路的樣子,有的依然比豬不如,隨時會倒栽蔥跌倒在爛泥裡的樣子。

    全世界各國,歷來政治領導人,被供奉的愈強,政治癒封建,百姓愈愚昧。舉孫中山為例,只一端而已。中國人要走民主道路,原先這些反民主政治教育,反民主社會觀念,若不在心態上徹底修正,仍然沒有坦然求真求善的精神,仍是二等公民。